徐悲鸿(1895~1953)是近现代中国画坛第一代去西方留学的杰出画家,为“中国近代绘画之父”。他的画能融古今中外技法于一炉而又有其独特风格。他不但擅长中国画,素描、油画都有很高的造诣和成就,且尤善画马,所画奔马,意蕴深刻,神形兼备,称誉海内外。
徐悲鸿生于江苏宜兴,幼时家境贫穷,但从小随其父徐达章学习中国画的绘画技法。1915年,年仅20岁的徐悲鸿到达上海,以画插图和广告维持生活,他把自己创作的《马》寄给当时在画坛享有极高声誉的高剑父、高奇峰兄弟,高氏兄弟对徐的作品十分赞赏。徐悲鸿考取震旦大学,无力支付学费,高奇峰便出资相助,供徐完成学业。
1917年5月,赴日本东京研究美术;1919年远赴法国,先是进入徐梁画院学素描,通过苦心钻研油画与素描技巧、学习西方美术理论,徐悲鸿成为了当时唯一一位被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录取的中国留学生;直到1927年回国前,又赴德国、比利时学画。1924年,他的油画在巴黎展出时,轰动了美术界。本幅《奔马图》即作于1924年。徐悲鸿初到法国留学时,受其老师达仰影响,徐悲鸿对欧洲古典写实主义格外推崇。这一时期的徐悲鸿国画作品较少,油画作品较多。
从1919年初至巴黎到1927年回国,近八年的砥砺和磨练促使徐悲鸿形成了坚实的写实技艺。回国后,历任中央大学艺术系教授,北平大学艺术学院院长等职,解放后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全国美术协会主席。一生致力于美术教育工作,对中国的艺术发展进程有不可比拟的贡献,影响深远。
此画大师采用了豪放的泼墨和劲秀的线描写意方法,着重刻画出马的神韵和气质。画中的马雄骏、矫健、轻疾,颇有“瘦骨铜声”之美感,奔马强壮有力,生机勃勃,这幅《奔马图》不仅表现了马的精神和特征,更赋予了画家自己的个性和理想——为振兴民族艺术而奋斗!
1924年不仅是徐悲鸿早期艺术创作的重要年份,也是其艺术人生中的第一个创作高峰。其主题性创作绘画的开山之作《奴隶与狮》就创作于这一年。世人皆知徐悲鸿以画马闻名,但如此幅这样的旅欧时期油画《奔马图》,为目前首度面世。也正因为如此,创作于1924年的油画《奔马图》必将进入我们的研究视野,并成为美术史界进一步研读徐悲鸿早期绘画艺术的重要视觉依据之一。
他笔下的马俊美中透着雄壮,英姿飒爽,威风凛凛,精神抖擞、气势磅礴,活力四射,四蹄强劲有力,一副所向披靡、无畏无惧的模样。他画的奔马图享有“神骏展龙蹄,风雷动九州”的美誉。
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徐悲鸿画的部分奔马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