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派初成 千秋气象
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时值乾嘉年间,一叶木船沿龙河而上,抵达萧县县城。船内翰墨飘香,雕梁画栋,丝竹悠悠,城外山如眉黛。
“文洁(吴作樟,字文洁)兄,只缺你的墨宝了。”话语间,一帮文人围拢开来,吴作樟伏案提笔,写下“芝兰气味,龙马精神”八个大字,字体苍劲、圆润,引来一片叫好。
文人上岸,书画挂于坊间街头。县城三教九流,驻足观看,据理评论,初览“龙城画派”雄风。
“扬州八怪”崛起于南,“龙城画派”形成于北。
萧县涌现出一批重传统、重笔墨、重生活的水墨写意新人,他们频频相聚,挥洒于室,活跃于世,出现了吴作樟、刘云巢、张太平、王维翰、吴凤昭、吴凤祥(柳庵)、张昌、袁汝霖等有影响的书画家数十人。
吴作樟等人艺术思想趋于一致,技法意境趋于相同,融合南疆北国,摆脱“扬州八怪”技法,独具一格,形成了新的画风流派——“龙城画派”。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一个画派的形成,绝非一朝一夕,与此处的地域环境和文化积淀密不可分。若论萧县绘画,溯其渊源,萌芽在新石器时期,发展壮大于清末民初。
远古时代,萧县县城东南部的倒流河两岸,集中居住着先民。从倒流河上游的金寨村、下游的花甲寺及永堌北泉等10多处新石器晚期遗址的文物中,显示了萧县先民对美的追求。这些石器、玉器,它们和汉代的汉画像石一样,都可以看作萧县绘画的“活化石”。萧县汉画像石中简练的线条,大胆的用笔,所追求的形和神,以及比喻、夸张、拟人等表现手法,都被后代传习。
“龙城画派”可归属于中国传统的“文人画”,准确地说,它继承历代“文人画”的精髓,发扬传统绘画的写意技法,打造中国画精品意识,画派在清代趋于成熟。
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生于萧县绥舆里的宋武帝刘裕,登上帝位后,笃志研习书法,书艺精进,气势轩昂,竟摘当时书坛桂冠。宋武帝三子刘义隆(宋文帝),长于隶书、行草,师承“二王”,造诣精深。刘宋之时,除了书法艺术有了发展之外,萧县绘画艺术也随同发展,出现了戴逵、戴勃、戴颙等一批著名画家。
唐宋时期,萧县烧造的瓷器、陶器纹饰以印花、绣花、画花为表,题材以折枝花、虫鸟等为多,几何图形较少,显然是受到当时画风的影响。陶器上的绘画题材,既显示了工艺美术对“文人画”追求的倾向,也从侧面反映了萧县“文人画”的盛况。
明朝洪武末年,萧县知县郑恕,能赋诗,善绘画,好古博雅,在书画方面继承了苏轼“文人画”的传统风格。在郑恕影响下,萧县先后有许辉祖、王之麟、王国辅等一批青年书画家脱颖而出,在徐淮地区颇有影响,为以后“龙城画派”的形成在理论上、作品题材风格上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后世评论,明清时期的“龙城画派”书画作品,兼容并包。观者可以从中领略到魏晋书画的风韵、唐朝书画的法度、宋代书画的意趣和明清书画的大气势、大气象。
高手领军 画指顶峰
1930年,日本美术展览会游人如织,各国观众将目光聚焦到一幅油画作品上,画作名为《杭州之雨》。画作线条粗犷而不失细腻,虽为油画,却深得中国传统写意人物画“以形写神”之妙谛。
一位外表俊朗、身披风衣的画家正向观众讲解此幅画作。
这位来自“龙城画派”的画家,便是日后中国现代美术运动的先驱王子云。
王子云可谓老一辈“龙城画派”的领军人物。子云,原名王青路,字子云,1897年生人,著名画家、雕塑家、美术教育家、美术史论家和考古学家,他以开创者的姿态成就了多项事业,被载入《中国大百科全书》的“国际艺术界名人录”。代表作有油画《杭州之雨》《巴黎协和广场》和雕塑《少女》等。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在法国留学的王子云即返祖国。为保护和抢救散布在祖国各地的文化瑰宝,他亲率“西北艺术文物考察团”,五年艰难跋涉,对川、陕、豫、甘、青等省重要的古代文化遗存进行考察,被誉为中国美术考古的拓荒者。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除王子云外,同时代“龙城画派”各路“高手”剑指顶峰。刘开渠、朱德群、王肇民、王青芳、萧龙士等一批大家脱颖而出。
刘开渠,生于1904年,人民艺术家、雕塑艺术大师、著名美术教育家。早年毕业于北平美术学校,后赴法国,入巴黎高等美术学院雕塑系学习。归国后任杭州艺术专科学校教授,其艺术风格融中西雕塑手法于一炉,手法写实,造型简练、准确、生动。他创作了《淞沪战役阵亡将士纪念碑》等一批反映抗战题材的艺术作品。新中国成立后,刘开渠负责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的创作工作,并创作其中的《胜利渡长江解放全中国》及《支援前线》《欢迎解放军》等浮雕。
朱德群,1920年生于萧县白土镇,著名抽象派艺术大师、法兰西学院艺术院士。1935年进入杭州艺术专科学校学习西画,1955年定居巴黎,从事绘画创作。在法国,朱德群一面感悟西方绘画之真谛,一面进一步体会中国美学、哲学思想,其作品色彩绚丽,光影迷离,引人走进一个超越了客观实体的意象世界。其代表作有《红雨村,白云舍》《成熟的季节》《蓝色波动》等。
王肇民擅长水彩,尤擅静物。1929 年入杭州艺专,参加“一八艺社”,任研究干事,1933年毕业于北平大学艺术学院。长期从事美术教育。其水彩画被称为“国画的笔法、油画的色彩、素描的基础、诗的境界”,他把东西方绘画艺术的技法巧妙地结合起来,融为一体,独树一帜,具有泼辣、豪放、朴素、醇厚的独特风格,代表作有《荷花玉兰》《残留的玫瑰》《荔枝》《青蕉李子》等。历任中南文艺学院、中南美专讲师,广州美术学院副教授、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广东分会顾问,广东水彩画学会顾问。出版有《画语拾零》《水彩画选集》和诗词选《红叶》等。
王青芳擅花鸟、山水、篆刻等,受其兄长、著名美术大师王子云的影响,1921年考入南京师范学校,学习美术,1923年转入北平艺专,与李苦禅等众名家同窗,1927年在艺专举行个人画展后与颜伯龙在校教授花鸟课。与齐白石情同手足,两人经常切磋画艺、品茶,白石先生众多印章为青芳先生所刻。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与蒋雨浓、李苦禅、白铎斋(吴昌硕弟子)时称“京中四怪”。
名家辈出 远播中外
1932年,一幅来自萧县的画作《兰草》在伦敦国际艺术展览会上展出,并刊入画册。画作淡而不薄,简而不略,爱兰之情跃然纸上。
这幅画的作者便是萧龙士。
萧龙士是萧县书画繁荣时期“龙城画派”的领军人物,尤擅绘兰草、荷花,被誉为“全国一枝兰”。其作品柔中见刚,拙中寓巧,圆转处藏挺拔,滞涩处蕴通达,笔力雄浑华滋,苍劲老辣。
萧龙士画荷花,笔墨至上、形神兼备,枯湿浓淡、苍韵鲜活,笔简意赅、趣味无穷。画兰花点线交融、穿插有致、浓淡相宜。他用题字表达自己与人无争、与世无求、不慕荣利的情怀。在《荷花图》上题道:“出生于污泥,岂有不染尘,叶新花更红,贵在常洁身。”在《兰草》上写道:“深山一小草,淡泊而妖娆,能增山色美,不似牡丹娇。”
同时期,一批实力雄厚的萧籍画家,以“龙城画派”重传承、重笔墨、重生活的艺术风格饮誉画坛,诸如吴燃、卓然、郭公达、葛庆友、张翰、宋德安、朱沛然、周本信、纵横、王蒙等,使得“龙城画派”的影响,远播四方。
在萧龙士等人引领下,欧阳南荪、刘梦笔、刘惠民、冯雨邨、郑正、阎梓昭、欧阳龙、薛志耘、姜秀真等一批书画名家崭露头角。其中,欧阳南荪擅长写意花鸟,间法简练,用笔浑厚,继承传统,力求创新;刘梦笔画如其人,干净秀气,曾在法国巴黎等世界级画展中获奖;刘惠民多才多艺,画作飘逸飞动,雄浑酣畅……
画派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郑正自幼跟随萧龙士学习国画,擅长画牡丹、兰、荷、竹,画风笔情恣纵,逸气宜人,蕴涵深厚,朴茂酣畅。在老一辈画家耕耘基础上,他创办萧县刘套农民书画院并担任院长,创办知名的“桃花笔会”,为“龙城画派”培养了当代后备人才,成为画派承上启下的又一代名家。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