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县位于安徽省最北部,春秋时称“萧国”,为宋属地;秦置萧县。史料载:萧县“城形争南北诸朝,风气兼东西两楚”。这里自秦汉起就为贯通东西南北经济和文化的交流之地。萧县书画对中国画·水墨写意情有独钟,重笔墨,重生活,重诗情,人品与画品的统一是其特征。
萧县书画之乡历史
中国书画艺术之乡——萧县,在国内书画史上特色明显。由古至今,萧县书画的发展脉络历历可寻,传承关系清晰:汉代,出现了以画像石为标志的第一个绘画高峰,及至清朝中晚期,萧县“龙城画派”的成形,其追求“中正平和、壮大雄强、刚劲勃发的生命之美、力量之美”的艺术思想体系,注重“简约凝炼的手法、线形内在含蓄之美、水墨变化”的艺术风格,得到了完整的表现。
从数千年前的良渚文化开始,萧县书画就已出现。南朝宋开国皇帝刘裕系萧人。书画传统绵延至明代,乡村出现了乡土书画家群体,清中晚期形成民间中国画·水墨写意的“龙城画派”,享誉徐淮;自20世纪30年代后,从萧县农村走出了王子云、刘开渠、朱德群、萧龙士和吴燃、郭公达、卓然等美术大家。改革开放以来,萧县民间,尤其是农民水墨写意和书法活动蓬勃展开,至90年代初,书画队伍达万人之数,笔墨成趣者近三千人。
萧县书画艺术之乡名人
萧县书画起源于良渚文化已有数千年历史。书画的传统一直延续到明代,龙城画派就起源于这一时期。龙城画派有很多着名的艺术家。古代有吴作樟、刘云巢、张太平、王为翰,近现代有王子云、王青芳、刘开渠、王肇民、朱德群、萧龙士、欧阳南荪等着名画家。1983年,萧县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书画之乡”。
当代知名书法家画家有,朱沛然、郑正、刘梦笔、葛庆友、卓然、薜志耘、郭公达、欧阳龙、阎梓昭、姜秀真、欧阳举子、尹沧海、郭绍善、陈海峰等。
截至2015年,萧县有40,000多名画家和画家,中国美术家协会和中国书法家协会的400多名成员。全国一流的书法家、着名的历史画家、中国作家协会的会员络绎不绝。据统计:萧县有1人获得国家一级美术师称号,有10人成为全国书法家协会会员,3人有中国书协会员,1人成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其中具有中国美术家协会资格的有1人,有6人参加了全国美协展览会17次,有6人参加了全国书画展览会8次,有20余位书画家参加了省书画展览。
萧县书画之乡授予时间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当家作主,书画艺术真正回归大众。“龙城画派”进一步发展壮大,一大批艺术人才脱颖而出,老、中、青、少书画创作队伍齐整,书画创作成果累累,书画活动有声有色,书画教育如火如荼,开创了萧县书画事业空前繁荣的新局面,使得“龙城画派”的发展进入了黄金时期。
1979年,全国第四次文代会在北京召开,萧籍老一辈艺术家王子云、刘开渠、王肇民、萧龙士同时出席了会议,一时在全国传为佳话。著名国画大师李苦禅对萧县老一辈艺术家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十分钦佩,欣然命笔题写了“国画之乡”四个大字,以示祝贺。
1981年,全国第一家县级书画院——萧县书画院成立,这是一个以书画创作和研究为主的事业单位,同时开展书画展览,对外交流,组织辅导全县书画活动。县书画院还与有关单位合办了两所艺术(美术)高中,每年都为高等院校输送一批书画人才,至今学而有成并分布在全国各地的已超过千人。
1981年《中国青年报》以“之乡”集锦为题,把“国画之乡——萧县”列为全国“十大之乡”之一。
199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命名萧县为“中国书画艺术之乡”,使得清代以来影响仅以徐淮为中心的“龙城画派”,又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影响波及全国。
如今,为提高书画水平,相互切磋技艺,萧县23个乡镇均成立了书画协会,全县各类书画研究组织近百家。此外,除了中小学开办了书画课程,电视函授大学、老年大学、联合大学萧县教学点也均开设有书画专业。 “全县已经形成了孩童从小习字学画、中青年专业作画、老年退休研习字画的浓厚氛围。”杨坤说,在萧县,不管是种菜能手、养猪状元,还是果树土专家、木工匠,拿起笔就能画,种葡萄的画葡萄、种蔬菜的画蔬菜、养家禽的画鸡鸭,稻谷棉花、荷塘潇雨、翠竹红梅……等带有浓郁乡土气息的一物一景,成了激发大家创作的源泉。
萧县书画,不仅在普及的基础上逐步得到提高,并且获得了“书画艺术之乡”的美誉,蜚声于海内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