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秋萍,女,1962年生于河南开封。历任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河南书协副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书法培训中心教授,北京大学书法艺术研究所客座教授。
胡秋萍和孙晓云从小学书法的经历大致相似,两个人都是自幼学书,经过多年勤奋临习,从中国传统的碑帖入手,她们都有很扎实的楷书功底。胡秋萍在写好楷书的基础上,还学习魏碑汉隶,她的楷书既有清秀洒脱,兼得清健爽利。
胡秋萍初期的行书、行草,在学二王的笔法、韵味,书写清雅飘逸,很像江南女子的书风;大概在她三四十岁的时候,行书风格转变,变得追求大气浑厚,二三十年前就看到过她写的行书、行草,笔力奔放豪气,气势通达,包括字形、字态、运笔,明显在学王铎。
看了许多胡秋萍学习王铎书法的作品,给人的第一感觉是气势很好,笔力强健,很多男人写行书,也没这么大的气势和腕力;第二个感觉是她学王铎,追求气韵的同时,注意形神兼备,字体也在刻意模仿;第三是这个阶段的书法风格,有明显的王铎风味,但是不够成熟,必定她没有王铎的老辣苍茫、绵延不绝、纵横驰骋。她学王铎,攻力达不到,也缺少王铎写《圣教序》的深厚基本功,所以这个阶段的行书风格不稳定,有不少作品一味追求肆意、奔放、豪情,稍微显露不精、粗糙、漂浮。粗矿有余,内敛、内韵不足,不耐看,不耐品。
胡秋萍的行书、行草、草书是她最具功夫的特色,也是她个人成就最好的书体。但是她学习行书、行草、草书的历程并非一路顺畅,她一直在摸索、在尝试、在思索。从晋代的二王书风、转变追求王铎风格,到了五十岁以后,随着对书法的研究、临习、思悟,她逐步走出王铎的束缚,开始涉猎唐宋明清,尤其是诸多明人书法。她一边做减法,减去王铎给她带来的副作用:字形的禁锢、单一;气息的粗矿、粗燥;另一方在做加法:她在自己的书法里加入了字体的调整,变得丰富多变;在气韵、气息上调整了奔放肆意,加入了稳健从容,甚至加入了傅山、祝枝山等人的草书笔意,收放越发自如,笔墨驾驭能力更强,书体呈现的面貌也渐渐丰满鲜活。
胡秋萍现在的行书、草书风格很不错,比她三四十岁那个阶段写得要好,而且要好许多。一个人书法风格的变化,不可能都是越变越好,越写越好,太多书法家做不到“人书俱老”。到了老年以后,大多是越写越差,这是基本规律。而胡秋萍的书法确是越写越好,这一点殊为难得。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