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再春,字墨人,1943年8月生,河北唐山人。中国著名书法家、书法教育家、摄影家,中国书法家协会创始人之一,中央电视台书法系列讲座主讲,中华慈善总会授予的“中华慈善美术家”,享受国务院授予的政府特殊津贴,北京书画艺术院常务副院长(党委书记),中国摄影著作权协会副总干事长,原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社长兼总编、教授。1968年始,先后师承于郑诵先先生,黄高汉先生,启元白先生。刻苦研习汉隶、魏碑,王羲之、王献之行草书以及黄庭坚、米芾、董其昌等诸家法帖。1976年底与刘炳森、范曾、苏士澍等共同创建“北京书学研究会”,1980年至1981年又于“北京书学研究会”基础上共同草创“中国书法家协会”。
“用古人之规矩,而抒写自己之性灵。”在几十年艺术创作和教学的过程中,杨再春是那种既善于讲又善于写的双料书法讲师。他说:“书法是让人看的,是要与读者沟通的,可读性是首要的,其宗旨必须是雅俗共赏,以美为第一原则,符合大众的审美情志。书法是一门线条艺术,让它灵动起来,生动活泼,耐人寻味,不千篇一律,千人一面,还不失传统元素,实为难矣。从章法构图,书体选择,装裱形式都要潜心研究,反复实践,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一味追求出奇出新的构成,脱离书写内容的内质也不行。”
杨再春认为,书法艺术既然能具有时代感,能体现出某种文化,其基础就是为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如果一意地去追求生、涩、怪、癖,就会游离于社会之外。正因如此,他力求思想性与时代特征的结合,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完美。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