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已故老人李百忍(1926—1999),是著名的书法家,也是著名的书法理论家,学艺师从刘子善先生,曾任中国书协理事、安徽省书协主席。李百忍擅长行书,尤其精于草书,被誉为“草书圣手”,影响广泛。
李百忍的书法学古而不囿于古,在继承古人之法的基础上,刻意创新,听笔所致,而不失法度。无论真草隶篆,皆变化成法,而有自家面貌,恰如黑格尔在论典型中说的,是“这一个”。
是“这一个”,说明李百忍的书法不同流俗,自成新格,有自己的独特个性。方家评论他的书法或曰“体骨健美,雄深雅健堪称妙品”,或曰“气势磅礴,个性强烈,妙在其中”。
李百忍的书法,给人一个突出的印象是逸势奇状,神采焕发。李百忍总结他的创作经验,把创作实践上升到理论高度,认为“脱化生新”达到不似而似的境界,是书法家所要具备的最起码条件。
这种从整体上提供新的可视形象的作品之所以具有艺术感染力,无疑是由于线条的流动组合已经超越外部形态而具有神采意韵。他从楷书入手,宗法二王及苏轼、黄庭坚、米芾;草书学孙过庭、张旭、怀素,并精心临读过“石鼓”“张迁”“石门”诸碑。
李百忍不拘一家,博采众长,由自家手腕去通古人精神,融会于心,使古人为我所用。不仅笃守法度绳墨,在点画结构和笔墨上下过苦功,着力探索个中三昧,在神韵和情趣上心有所悟,练得一手纯熟的技巧,且把握随意所适的创作心态,力求通过精湛的书艺体现精神意蕴。
李百忍非常强调“深入角色”,认为“深入角色,奇趣乃出”。李百忍真率质朴,气度豁达,淡于名利,耿介不羁,因而能够经常保持“神 怡务闲,感惠徇知”的心态,神爽意开,灵感闪烁,一幅作者欲望和灵感相吻的佳作,也就 信手挥将出来。
书法创作中主客观的沟通,谓之“称意”。李百忍强调作书“成竹在先”,重视书法艺术的二度创作,其起点和落点显然都着力于一个 “意”字。只有成竹在胸,才能操纵随手。
他的书法艺术突破了方整平直的静态美,体现出丽流便的动态美。他用笔千变万化,结构错落有致,布白疏密有间。若作一纸之书,但觉烟云龙蛇,奔腾上下,体现出变化错落之美。他兼容各体,融会贯通,草书中采取汉隶飞白笔法,隶书中又融会篆书、八分笔意,洋溢着笔 墨意趣。
观赏李百忍的书法是一种艺术享受。他的书法新奇瑰丽、顿挫激越,如吟“三李”的诗;他的书法天趣抒发,夸张脱略,如读青藤、八大的画;他的书法钩深索异、色彩斑斓,如诵鲍照、江淹的赋;他的书法节奏明快,韵律优雅,如听江南丝竹;他的书法曲折高低,参差变幻,如游苏扬园林;他的书法险象迭生,出奇制胜,如观国手对弈。
“学问文章之气,郁郁芊芊,发于笔墨之间”(黄山谷语)。艺术的综合性,在他的书法中得到了和谐的统一。没有深厚的书外功夫,岂能有如此洒脱的书卷气、如此诱人的艺术感染力。
我读李百忍的书法,由惊而奇,而浸润到他创造的意境中,而引发出无尽遐思,每有会意,便欣然忘我,心仪情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