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宏亮是安徽省实力派画家,广泛涉猎焦墨画、水墨画、淡彩画、重彩画、版画等各种艺术形式,主攻焦墨山水画,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安徽省政协委员、北京大学艺术学院王界山导师工作室助教、大连大学美术学院客座教授。他经过长期系统的美术专业学习,将东西方美学思想融会贯通,注重不断提升综合文化修养,痴迷于到大自然中对景写生,对中国画传统笔墨精神始终保持一颗尊崇之心,以一笔一画细细地勾勒出心中的美丽风景,形成鲜明而独特的山水风貌。他认为,中国画之美有三要素:其一,艺术语言形式的选择与淬炼,即笔墨之美;其二,韵律及情趣,即诗意之美;其三,意蕴及体道,即哲理之美。
受深厚的地域文化熏陶自幼喜爱绘画
1966年6月,耿宏亮出生于安徽省萧县,这里是著名的中国书画艺术之乡,历史上书画人才辈出,曾涌现出王子云、朱德群、刘开渠、王肇民等名家。受深厚的地域文化熏陶,耿宏亮自幼喜爱绘画。在小学和初中阶段,他的课本和作业本上都画满了自己喜爱的骏马、老虎、狮子等动物形象,并将年画、连环画中各种艺术形象搬到尽可能找到的纸张上。没有绘画纸,他便常常和小伙伴一起到建筑工地捡拾水泥包装袋,带回家后展平用于画画,这在家长和老师看来属于不务正业,而他却乐此不疲,并认为这是最大的快乐。
在高中阶段,耿宏亮师从美术老师欧阳举,开始较为正规的素描、造型和色彩训练,打下了初步的美术基础。欧阳举对待学生非常亲切,指导学生画画总是循循善诱。那时,各种绘画资料非常贫乏,一本美国学者编著的《艺用人体》在同学之间广为传抄,报纸上的书画刊头也经常成为临摹的范本。此外,耿宏亮还经常向当地著名画家曾广才请教,受益匪浅。
受教于著名画家王界山、李翔和郭继英
耿宏亮高中毕业后,以优异成绩考入皖西学院美术系。在该校就读前半段,美术专业不分科,中国画、油画、版画、水彩画、工艺美术等各学科都学;在该校就读后半段开始分科,耿宏亮受宦栋槐老师的影响较大,选择了中国画山水专业。宦栋槐豪爽热情,经常和学生一起畅谈绘画艺术,经常下班后也不回家,在学校食堂买上几个菜,与同学们一起边吃边聊,大大激发了同学们的学习热情。在宦栋槐的影响下,耿宏亮开始阅读西方美学、中国绘画史等著作。在学校毕业作品展上,耿宏亮的绘画作品受到师生的一致赞誉。
耿宏亮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萧县萧城第二中学担任美术老师。业余时间,他除了坚持美术创作外,还花费大量精力学习书法艺术,并阅读大量文史哲书籍,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文化修养。2008年,耿宏亮怀揣着自己的绘画梦想来到北京,到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进修。从此,他开始研习五代、北宋绘画,并以研习范宽、李唐的绘画为主。然而,一年的进修时间太短了,对于如饥似渴的耿宏亮来说,实在难以满足他的学习欲望。为了进一步提升艺术造诣,他在北京租房住下来,经常到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等高等学府蹭课,也成为故宫博物院、中国美术馆的常客,这种“打游击”学画的日子持续了3年多。
2012年,耿宏亮有幸师从著名画家王界山。王界山对他十分器重,爱护有加,传道授业毫无保留。王界山坚持与学生建立亦师亦友的关系,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耿宏亮的做人从艺,使他树立了更远大的奋斗目标。
2014年,经王界山引荐,耿宏亮结识了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李翔,到首都师范大学李翔中国画高级研修班学习。李翔在绘画的笔墨、造型、色彩、艺术形式等方面的要求极为严格,使耿宏亮的美学境界和艺术造诣有了快速提升。李翔曾反复告诫他说:“真诚是绘画的起点,笔墨是绘画的基础。”经过一年的训练,耿宏亮的具象造型能力显著提高,对书法审美的认识有了颠覆性的转变,在中国画色彩上有了与以往截然不同的认知。此后,耿宏亮在首都师范大学郭继英绘画研修班又学习两年,主要研习重彩画技法。
耿宏亮表示,我在绘画艺术上取得一点成绩,主要得益于有贵人缘,走到哪里都能碰到好老师、好朋友,他们的高尚品格和无私帮助深深地影响着我。艺术面貌的出现,艺术观点的形成,绝非一朝一夕之功。我从早期的信手涂鸦,到青少年时期的美术基础训练;从大学时期的激进狂热,到受到王界山、李翔的启迪趋于理性,每前进一步都伴随着艰辛的探索,并享受着豁然开朗的喜悦。李可染曾向齐白石学画,他说10年学一“慢”。我向李翔老师学画,愿10年学一“松”,这是我的努力方向。中国画是笔墨浓淡、简繁、快慢的艺术,只有身心放松、技法放松,绘画才能达到“松”的艺术境界。
形成笔墨生动、气格高古的艺术风格
中国美术馆公共教育部主任徐沛君评价说,优秀的山水画作品通常具备一种静默的力量,吸引观赏者去品味、沉思,观赏者也由此获得陶然忘我的审美体验。耿宏亮的绘画作品即属于此类。他的画境往往很静谧,初看平淡,但细品后会觉得余韵悠长。他作画追求形象的简括性、走笔的书写性以及水墨效果的氤氲感,又对目之所见的景物进行了提纯与转换。他的创作,景随笔走,境因情生,情景交融,带给观赏者颇多感触。耿宏亮长期勤于写生,在大自然中聆听山水清音,也由此展开审美上的静观与体悟,所有这些都在宣纸上升华为水墨图像。我曾见他作于皖南的水墨写生稿,很是喜欢。写生的先决条件固然是尊重客观物象的原貌,但选取什么样的景色来“写”,却直接反映出作者的性情和志趣,这就是写生的主观性所在。耿宏亮不追求造境的奇崛,总是从寻常的景色中发掘温馨的诗意。就笔墨技法而论,他的优长也很明显:首先,他的笔法简括,横墨数尺就能体现出山高水远;其次,泼墨大胆而有度,有能力控制墨的流动,从不让水墨在纸面上过于漫漶洇化;再者,采用纷披的散锋写景,但却不给人以粗枝大叶的粗糙感。虽然不敢说那些写生稿件件完美,但可以肯定的是,每件都鲜活,且不乏精彩之笔。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他画幅中的留白很“活”,堪称“画眼”,这类细节处理看似漫不经心、无意为之,实则是处处留意、苦心孤诣的结果。
徐沛君表示,耿宏亮对传统持有深深的敬意,但他不愿意重复旧式文人画那种萧疏岑寂、孤芳自赏的情调。他与古典意义上的“书卷气”也保持着足够的距离,更不屑于用杂耍般的“特技”来“创新”。他要做的是,在继承传统脉络的同时,积极探索当代山水画的新路,在当代的时空维度上实现景色与人性的交融。正是这样的追求,让他的山水画在保持传统精髓的基础上具备了当代气息。他有许多表现危崖幽谷、芳草溪岸的“全景式”作品,但绝少“出世”的意绪。在他笔下,山崖虽然高峻,但不给人以威迫感;林壑虽然繁复,但不给人以闷塞感。总之,其状物手法带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此类作品中,耿宏亮对水分及色彩的运用很见功力。他擅长用浅淡的色彩渲染环境氛围,墨痕与色块形成微妙的契合,浓淡过渡自然,有着舒缓的节奏感。耿宏亮画园林,亦每每有佳作。他以书法的用笔方法描绘松柏,笔画波磔多变,抑扬顿挫感强烈;他用湿笔叠加和层层积墨法描绘丛生的花木,恰当地反映出植物葳蕤的生机;他用淡墨渲染出亭台楼阁的明暗,却能与相邻的笔墨元素融为一体。他画园林似乎喜欢“满构图”,繁密中留出少许亮色,以此突出建筑物,既醒目提神,又表现了曲径通幽的佳趣。近年来,耿宏亮又在焦墨山水领域勤奋探索,成果累累。其中,既有许多现场写生稿,也有大量创作意义上的成品稿。作画过程中,他中锋、侧锋和逆锋兼用,落墨大胆坚定,走笔铿锵有力,作品的视觉冲击力由此得到强化。他的焦墨山水“枯”中求“润”,采用篆籒的笔法描绘物象之大形,再以行草的笔法表现岩石的肌理和结构,走笔辗转腾挪,偃仰多姿,辅以墨点来丰富细节。线条的粗细与走笔的疾缓形成呼应关系,皴擦中充满了律动感。如此,既丰富了峰峦的质感,又让粗砺的岩石显出温润敦厚感。与耿宏亮的水墨画稿相比,他的焦墨画显得较为审慎,理性特色明显。如果说他的水墨写生作品是“以虚写实”,那么他的焦墨画可以说是“以实写虚”,造型元素丰富繁密,但艺术效果却显得极为纯净。
大连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谢天教授表示,耿宏亮的山水画大多不拘泥于南北画派的主要特征,更讲求笔墨为我所用,也就有着更多的笔法和墨色变化。笔墨是技法,也是工具。任何笔墨技法只要对绘画有帮助,只要能更好地表现胸中的山川气象,就可以大胆运用。耿宏亮曾经很直白地说:“画要像画。”我很以为然,无论什么材质、技法所产生的视觉艺术形式都要符合人类的审美需要,都必须遵循艺术规律。耿宏亮的山水画特别注重形式美。在他的很多作品中,都可以看到自然物象的组合之美。他不是照搬照抄自然景象,不是在一个视角内简单、忠实地描绘物象,而是将视野放到更大的范围,并将各种物象有机、合理地组合在一起,力求使画面符合艺术美的形式法则,使作品具有极强的表现力,赋予作品鲜活的生命。他的山水画体现了艺术的本质,首先愉悦和感动了自己,继而使观赏者受到感动,让观赏者获得精神上的审美享受。耿宏亮的山水画体现了两个基本艺术要素,即节奏和韵律。中国山水画属于视觉艺术,必须符合艺术的一般规律,必须具有节奏和韵律。耿宏亮从大自然中汲取创作元素,并将其幻化为作品中的符号,这些符号的有序运用、布局形成了画面的节奏,在鲜明的节奏中变幻出优美的韵律。
著名美术评论家黄洁表示,明朝著名书法家祝允明曾在《枝山题画花果》中写道:“天地间,物物有一种生意。”近现代著名学者王国维则认为:“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这两句话巧妙地点明了绘画中观察和表达的归宿,如何更好地捕捉和表现客观对象,艺术家们有着自己不同的选择。近几年,耿宏亮坚持焦墨写生创作,试图以对景写生的方式传达自己的艺术观念,这是一种相对克制的表现方法,观赏者可以读到他对焦墨写生的突围和贯通。著名学者方闻在《论中国画的研究方法》中提到:“中国画家真实的客体不只是事物的表象,而是精神。”在这个前提下去看耿宏亮的焦墨写生作品,就不难区分中国画写生中遇到的写实和写意问题。而除了表现客观景物的精神外,他的作品还体现出一种中西融合的特性,这种特性不是像现当代艺术那样表现在观念和方法的类似,而是观察方式和画面构成的相似,其中包含着对西方绘画透视光影等艺术元素的吸收和学习,也传达出对中西绘画表现手法相融合的探索。与此同时,耿宏亮采用内敛、克制的方式在一定范围内加以表现,中西融合的表征并不特别明显,但这种方式是以润物无声的探索去充实中国画的改良和表达。在喧嚣之外,这种坚持、节制而又具体的参与,往往才是推动绘画艺术发展的真正动力。
黄洁评价说,著名画家傅抱石曾将写生概括为“游、悟、记、写”。对于画家而言,个人绘画风格是一种由内而外的展露,艺术家在写生时,带着成熟的风格把控力,但风景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画面表达。写生作品最好地保持了这种被影响的新鲜感,画家在采风时很容易画出灵动的作品,而一旦坐到画室中,常态化的绘画面貌又展现出来。耿宏亮早期的水墨作品中常见对传统笔墨和景观的表达,将墨色的浓淡、干湿、疾缓控制得较为得当,山水画呈现出明显的动势,尽显泼辣放逸、恣情纵横。安徽籍画家多受新安画派的影响,耿宏亮的作品却鲜少荒寒冷逸的画意,透露出更多的生活气息,倍感亲切自然。中国画背后除了有不可言说的审美、学识和文化修养等因素外,还特别讲究用笔之道,所以在探索焦墨写生时,如何更好地继承传统精髓和融合现代技法,依然是艺术家们需要不断探究和充实的方向。在耿宏亮的焦墨写生作品中,有的以清朗的线条将山体与天空明确分离,有的则明显可见群山中树木的繁茂,厚重的线条虚实相间,将群山的骨线勾勒得灵动而自然,以笔代墨打开了表现对象的结构、空间和层次。
近年来,耿宏亮的书画作品多次入选全国性重要展览并被国际文博机构收藏:《壶关清晓》入选首届全国美术教师作品展,《六班到齐》《绿色家园》入选中国梦强军梦全国美术作品展,《夜训》入选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全军美术作品展,《征》入选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记忆永恒》入选纪念建军90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黑白之道》入选翰墨青州全国中国画作品展;篆书对联《驹影日轮宝白璧,龙文星剑铸精金》入选首届全国篆书作品展,行书四则《东坡论书》入选首届全国手卷作品展;《天籁》被加拿大多伦多博物馆收藏,《李白诗意图》被老挝凯山·丰威汉纪念馆收藏。此外,他还与谢天合作编写出版了《21世纪中国美术基础教育规范系列教材——风景速写(初级部分)》《大师从这里起步》等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