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9年冬的一天,刘光启在天津河西区太湖路的一个废品站,他无意间看见一堆废纸里有一卷又黄又脆的纸,他抽出来慢慢的打开,纸卷打开一半,他惊呆了。
刘光启鉴定书画有一个雅号,人称他为"刘半张"。他在鉴定书画时,画卷展开一半,他便鉴定出作者是谁、书画的年代和真伪。鉴定时间不过一两分钟。
这一次,刘光启发现是东晋王羲之的书法《干呕帖》。这是几十年前从故宫丢失的国宝,是文物界苦苦寻找多年的珍宝,没想到刘光启在废品站的废纸堆里发现了它。
这幅草书《干呕帖》纵26.4厘米,横14.1厘米,共4行36个字。
《干呕帖》是王羲之写给朋友的一封短信,帖中记叙了王羲之有病服完药后,药性发作,痰多滞于胸中,咽喉肿痛发干,恶心干呕的痛苦之状。帖子行笔飘逸,书风稳重劲健,是一幅传承有序的珍品。
王羲之的墨迹历来受到书法界的推崇,据说是他的真迹早已失传,而这幅《干呕帖》则是后世的临摹本。但就是临摹本传到今天也是稀世之珍宝。
那么,王羲之的《干呕帖》怎么会跑到废品站的废纸堆里的呢?原来《干呕帖》是溥义从故宫中偷偷携带出来的,伪满洲国倒台之后,这幅名帖便流落在民间了。
刘光启曾说:"发现这幅名帖是幸运的,是令人激动的。因为,差一点这幅珍品就和那堆废纸变成纸浆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