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从艺术性 ,还是书写性,或者书写的难度都达到了非常高的高度。随着学书法的进步和深入 ,越能觉得或者分析出《兰亭序》的美轮美奂。或者也能这样说 ,对《兰亭序》的欣赏眼光 ,就能判定一个人书法水平的标准尺度。
举例说明,就拿《兰亭序》文章,第一个字的第一个点,"永字"。就简单一个点来说,看似简单,实际一波三折不认真读帖,学习,还真难学出来。仔细看,王羲之的点,是一个类似于"Z"字形的长菱形的走势。一般我们写的点,就是一个简单的"一顿一勾"的三角形,所以看起来很平淡没有内涵和韵味。如下图,可以实际临摹写一下,没有一定功底,还真一时半会写不到位的。
原来最初我初学书法时,我的老师在课堂上张口闭口都是王羲之《兰亭序》,我看了看,真的看不出他有什么好的,整篇欣赏给人大小不一,乱头粗服,中间还有许多潦草的修改的地方。当时就是这种观念,王羲之就是唐太宗李世民喜欢,所以举国上下跟风出来的,有这么好吗?名不副实……
当时心目中最好的书法就是欧阳询的《九成宫》,颜真卿的《多宝塔》堂堂正正,一派清爽,一番大唐盛世气息。
可是过了多年后,当我临过了许多大师级的古代优秀法帖,再临《兰亭序》,还有王羲之的楷书《黄庭经》《乐毅论》,才发现王羲之笔法的深不可测,博大精深,特别是一笔一划皆有来历, 细小如丝的牵丝连线,都让人眼前一亮 ,出乎意料之外的标准美的极致没一个切笔入划,自然而然,真如古人形容的"不激不厉而风规自远"。
打个比方,有些笔法结构难度很高,就像柔术杂技运动员,他却完成的严丝合缝,用笔不夸张不欠缺,惊为天人所书,所以才被冠以"书圣"。
经过读帖揣摩,发现原来无论欧阳询,赵孟頫,颜真卿,褚遂良甚至延续到王铎,米芾,笔法都是来自于王羲之兰亭序和圣教序,只不过各自从自身特长喜好出发,各取所需,进行了变化,错位,欹侧跌宕的再创新,从而独门立派,彪炳史册。
这么说吧,我们常说一句"青出于蓝胜于蓝"。但是书法方面,书圣王羲之则是一步到位,而达登峰造极之境地。达到了后代永远无法无法逾越的高度,就像珠穆朗玛峰,群山只有仰望 无法企及。
所以表现在书法上,就是后代所有耳熟能详的大家如"颜柳欧赵",都只是青出于蓝,只在王羲之的"蓝"里面汲取了一点诀窍和笔法,然后发扬光大,从没有人能涵盖超越王羲之。正如明代大书法家项穆总结的一段话,翻译过来意思是:智永,虞世南得其宽和之量,欧阳询得其秀劲之骨,褚遂良得其郁壮之气,颜真卿,柳公权得其庄毅之志,张旭 怀素得其超逸之兴,孙过庭得其逍遥之趣等等。
某种程度上说,无论王羲之书法, 还是《兰亭序》法帖都堪称中国书法的母体和根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