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90年代初,人们解决了温饱,就开始经营精神生活了,家里的墙上装上巨幅山水摄影作品,大抵县城里的人们都是这样做的。那时这或许是一种潮流、一种时尚。如今,社会发展日新月异,人们的思维已不像20多年前了,审美也在不断变化。如果现在谁的家里还挂着满墙的实景山水照片,会给人怪怪的感觉。
以前大多住平房,如今住的是楼房,进门都是客厅,客厅里有文化墙,墙下一般都是台电视,好像也没有地方挂山水巨幅照片了。有人喜欢在客厅里挂婚纱照。其实,婚纱照是比较私密的,最多在卧室里挂一幅就够了。如果几间屋子挂的都是婚纱照,差不多就是自恋症发作了。也有人在客厅里挂十字绣,这个十字绣或者就是女主人自己绣的。严格说,十字绣最多算工艺品,一样的图案,一样的用料,千篇一律,无非下个死工夫。也有在客厅里挂油画的,但大多是批量“生产”的行画。某宝上有很多这样的工艺品,可能比十字绣的艺术含量高点,也能提升一点艺术氛围,但若指望多年后升值,基本是不可能的。
真正的艺术品是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每一幅都要有自己的风格。即便是同一个艺术家的作品,在保持其基本风格的情况下,也会有细微的差别。
家里挂的字画,会显示出主人的艺术品位和修养。朋友家客厅里挂了一幅字、一幅画,字是行书,有苏东坡的韵味,让人感到闲适舒心;画是出自当地一位作者的手笔,画的是嵩山野猪坡春景,万木葱茏,一派生机。作品都不大,却恰到好处,起了画龙点睛的作用。两幅作品都用框子装裱,绫子给的尺寸大,作品显得雅致可人。
这两幅作品,连裱带付稿费,不过花了几千元,但这个效果已经是相当好了。某媒体报道冯小刚家的客厅里,仅仅挂了几幅小画,便价值几千万。可见艺术品不在于大小,而在于其自身的艺术含量。当然,我们普通人不必过分追求高价值的作品,但墙上挂幅书画作品,绝对会为家庭增色的。
近几年来,各级书协搞书法进万家活动,还有媒体在做“领书法回家”活动,目的都是让艺术更加贴近基层,更加接地气,让群众能够享用艺术成果,这些活动对书法审美普及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书法家的作品是艺术品,同样也是产品,怎样让普通大众接受,这里大有文章可做。书法审美普及迫在眉睫,只有让群众明白,什么作品好,什么作品坏,书法才能真正地走进群众。全国有近14亿人口,有4亿多个家庭,这些家庭就是弘扬传统艺术、宣传道德文化的一个主阵地,市场前景十分可观。怎样让每个家庭都挂上中国传统的书画,这需要社会各方面和书画家们的共同努力。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