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墨技法作为画作描绘的基本要素,画者在作画前需要胸有沟壑才能在下笔时有如神助,而不是随意的胡乱涂鸦。山水画下笔通常都讲究点、线、面的互相维系,通过对方与圆、实与虚、以及曲与直的运用,形象的将事物的变化与发展跃然纸上,从而完成画者思想的抒发以及情感的宣泄。书法与山水画对于笔法的使用大体相似,因此二者兼长的画家也能在其相辅相成中更好的展现意境。
聂彦锋《黄山揽胜图》
六种墨色在山水画的运用中也十分讲究:“干”,主要指绘画中墨的含水量较少,用于皴擦画法可表现出山石的遒劲的意趣盎然;“焦”则是画笔蘸于极黑为焦,可以对画作中最黑处进行描画;“淡”指墨色虽浅却有神,可以对画作中远景进行提亮的描画;“浓”在画作的运用中常对近景阴暗面的描画;“湿”是指画者在作画时用水加墨进行对雨景、苔藓等需要渲染物象的描画,以表现出淋漓的意境美感;“白”则主要指的是画作上空白处,使黑与白的相映能够更好的展现出画作的意境。
亚明 《山高恨云低》 镜心 纸本 1990年作
画者对于墨的运用,主要是对笔中水分的控制,才能将二者在相互交融的过程中,完成对墨法呈现,所以也有另一种山水即水墨的说法。
如果说意境作为山水画创作的灵魂,那么笔墨则一定是山水画创作的载体,所以画者需要以笔墨为依托,进行对作品意境的完美呈现。画者在进行绘画创作的过程中,首先需要将描绘的具体事物与自身主观意识相融合,在与笔墨风格相统一的条件下,才能描绘出情景相融的意境,因此山水画作从古至今的最高境界,就是将意境与笔墨能够相融合。
傅抱石 《芙蓉国里尽朝晖》
在创作空间中展现意境
水墨画作为中国画的源起,因此画者对黑与白的把控,既是作品生命形式的显现,也是体现画作意境的关键。观赏者欣赏画作最先关注的就是黑与白的轨迹,稍后映入眼帘的才是内容。优秀的画作对黑白的节奏把控十分到位,白能够在整幅画作中起到极好的点缀效果,也不会显得太过散乱从而使画作失去整体性。北宋画家郭熙极为擅长对山水寒林的景色进行描绘,在其画中画树枝如蟹爪下垂,山石用“鬼脸”皴法,绘画笔法笔力劲健、水墨明洁,用简洁的黑白线条勾勒意境,既不杂乱又十分有节奏的利用曲线使画作的意境凸显。其实欣赏者可以用虚实与黑白相转换,就对画作“虚实相融”的创作空间中对意境进行理解。
魏紫熙《黄洋界》 镜心 设色纸本
在构图中展现意境
中国传统山水画在进行创作时,与西方绘画焦点透视的“以静为主”画法不同,通常对景象进行描绘时做到“面面俱到”,使所有景色都能在作品中一一呈现。而画者画作中的构图所展现出的主宾造势以及起承转接,更是作者独具匠心的意境表现。
明 唐寅《落霞孤鹜图轴》
例如唐寅的山水画代表作《落霞孤鹜图轴》,对整幅画作的构图就处理的非常好。画作以右侧的高崖起势,近景山石多用湿笔皴擦且用墨较重,劲松立于高崖,崖下峻柳遍布,临江水阁中坐一文人骚客观眺落霞孤鹜,一小书童静静的在文人身后相伴,整幅作品墨色和悦润泽,对景物处理洗练中带有洒脱之态,大开大合的构图展现出唐寅羡慕王勃少年得志的同时,为自己所遭遇的坎坷表示愤慨的深层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