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画表现的是人和大自然的亲密接触,总结出自然和生活是一切生命的源头,是灵感的来源,绘画主体只有长期陶醉在自然之中,受大自然勃勃生机的鼓舞,才能不断有新发展,新感受,新创造,才有机会参悟自然的规律,积累丰富的情感体验,才能创作出具有永恒生命力的感动心灵的优秀作品。反之,山水画的创作一但脱离了客观现实,势必要变得僵化、空洞,走向形式主义的道路,衰败之势则在所难免。
山水国画名家郭公达作品欣赏
从南朝宗炳、王微的“身所盘桓,目所绸缪”到五代荆浩的“制度时因,搜妙创真”,直至宋代郭熙的“莫大于饱游沃看”,虽每随时代的变迁而发展变化,但无一例外的画家都是从生活中去积累素材,采撷山川万物的灵气和生机,获得了美好的形象、意境,锤炼了绘画的表现语言,培养了新的艺术感受力。
可以说,画家以“山林之恋”来传递亘古不变的文化精神,以笔墨的传承方式表明在解读传统中确立当代艺术的精神内涵;在与传统精魂的对话中,给“山林之恋”一个深厚宽广的文化背景,以自我生命体验,接续中国艺术的血脉。
与众不同的是,郭公达山水画最初和基本的文化意义是将“山林之恋”与“山水精神”置于自觉的“人文”层面上,赋予其以文化内涵。画家的艺术风格、笔墨方式乃至样式选择,在审美和文化的双重意义上,达到了较高的境界,在深层次上将人的精神空间对象化。他对“山林之间”的投入,成为对“山水精神”的勘探。他所作的不是一般的景观性山水,而是在感性与知性的双重作用下,抒发审美的人文意义。
提到郭公达,人们自然会想到他的传统基础和艺术功力。就这两点来说,在当今的中国画坛上,的确为数不多,但这只是他的一个方面,他还有更重要的一点,在于艺术的探索与创新。山水画作为一门艺术,尤如我们生活本身一样,变化莫测,但又如大自然的存在一样,是按照其本身的发展规律,变化发展的。
郭公达,1931年生,安徽萧县人。1961年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现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同年月任教于安徽艺术学院(现为安徽大学艺术学院),1987年被评为教授、国家一级美术师。曾任安徽省美协名誉主席、安徽省政协社常务副社长、黄山画会副会长,中国美协会员、一级美术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郭公达作品购买微信:138557688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