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法是一种有着数千年传统文化积淀的艺术形式,在每个中国人心中不言而喻。有人曾经说过,书法不是一幅画,而是一种如画的美;书法不是音乐,但它像音乐一样有一种愉快的节奏;书法不是一种舞蹈,但它像舞蹈一样有着优美的姿态...
古往今来,热爱书法的人不计其数,优秀的书法家层出不穷。他们或擅行书,或擅端庄简篆,或擅严谨楷书,或擅行草...今天,我们来介绍一位当代最好的行草书法家之一姜秀真。
1944年,姜秀真出生于书画飘香的萧县。自古以来,萧县享有“文献之邦”的美誉,是汉文化的重要发源地。1993年,文化部正式命名萧县为“中国书画艺术之乡”。正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正是这样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之地,造就了这位誉满中外的书法大师。
1963年,姜秀真入宿县师范学校读书,先后师从冯雨村、刘季雨、李百忍,临习唐宋元等名家法帖,参研法度。用孔子“从心所欲不逾矩”来表 述书法精神。“矩”就是规范,即书法的法度,一旦无“矩”,失去了对书法的敬畏之心,人就会变得肆无忌惮。因自幼雅习翰墨,姜秀真初临欧阳询《九成宫》, 承袭了欧体欹侧险峻又严谨工整之气。后摹何绍基行草,融遒劲丰腴的书法韵致。数十年间,姜秀真笔耕不辍,兼收并蓄,最终自成端庄儒雅,酣畅洒脱的流派。
1981年3月,姜秀真首次在《拂晓报》发表书法作品。其行书清凝、俊逸、洒脱,令人眼前一亮,由此而登堂入室,几近登峰造极之势。 1984年后,姜秀真作品入选“全国妇女书法展览”,“十省市长江颂书法展览”和“中日妇女书法展览”,“安徽省·日本高知县书法联展”等, “全国教师书法、绘画、摄影展览”三等奖,作品获“全国职工美术书法摄影展览”二等奖。在《人民日报》(海外版)、《吉林日报》、《书法》等多个报刊发表 或被博物馆、纪念馆收藏或碑刻。在家乡安徽,获“安徽省职工业余美术、书法、摄影展览”一等奖,“安徽省美术书法摄影展览”一等奖,“安徽省妇女书展”一 等奖,“全国教师书法绘画摄影展览”三等奖等,在安徽,姜秀真的书法和名字家喻户晓。
当代最好的行草书法家之一姜秀真行草书法欣赏
1986年,上海《书法》杂志“书苑荐秀”专栏发表了姜秀真的作品,并做详尽的专题介绍。随后作品发表于各类报刊,收入淮塔碑林、海河碑 林、林散之艺术馆、新加坡中华书学协会等。1995年姜秀真随“安徽省书法家代表团”访问日本。2004年夏随中国书法家代表团赴日本举办中日女书法家作 品交流展及友好访问,对促进中国书画艺术的发展和中外艺术文化的交流与融合起到莫大的积极意义。
书画史上,东晋王羲之的《兰亭集序》被历代书法家公认举世无双,唐代颜真卿的书法裏沉雄磅礴气势,北宋米芾以落笔沉着痛快见长。向来书法大 家自成一派,非天生使然。如欧、颜、柳、赵等经历史公认的书家,都在研习具有共性的字体后再形成自己的风格。而姜秀真作品承二王、黄庭坚、王铎诸家,线条 稳健、飘逸、师古不泥,落笔老辣生涩,皆在法度之中。
姜秀真书法作品欣赏
字外功夫字里求。无论是使她扬名海外,声威远播的《师说》(87年《人民日报》海外版刊登),还是令她饮誉国内,斐振书坛的《书为心画》、 《邹忌讽齐王纳谏》(86年上海《书法》杂志刊登)都油然而生的一种击节称啧,荡气回肠之妙,“字寓龙光不须雕,字焕龙光照紫薇”,其谋篇架构,其笔走龙蛇,点划如长虹贯日,仪态万千,字字玑珠落盘、美轮美奂。清新儒雅、气韵稳健、意境悠远、飘逸似仙。欣赏姜秀真的书法,犹如捧读一首上乘的好诗,字里行间 都会流露出一种或朦胧或明朗的诗意,但搜肠刮肚也找不出能准确表达这种感觉的语言来,就像花的芬芳,只能闻到但是谁也抓不住它,也许这就是一种美,只可意会而不可言传。
书之如也,如其学,似其志,犹其性,若其人。书品即人品。在书法艺术领域,姜秀真始终秉承精益求精,博采众长之治学理念。更值得称赞的是,即使 在当今世风污秽,浮名过实的社会背景下,亦然恪守不图虚名,不慕荣利、淡泊宁静、虚怀若谷的君子之风。闲暇之余,她经常参与各种公益活动,以饱满的爱国热 情,书写着对祖国繁荣富强的美好祝愿,传扬几千年来中华民族文化传统,倾情回馈于社会。她常说:艺术的生命来源于群众,只有把自己融入于社会,与普通大众 为伍,才能发掘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灵感,做文章是这样,写字亦如是。谆谆之言,拳拳之心,这不正是一位真正的艺术家最清萃纯净的内心独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