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誉为“中国书画之乡”的萧县,有着悠久的书画历史。 古代有“龙城画派”,近有朱德群、王青芳、王兆民、王子云、刘开渠、萧龙士等一大批海内外著名画家。 董宜峰是在这片沃土上培养起来的文人画家,他的杰出之处在于,他从传统的精髓中创新,融合现代意识,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在继承“龙城画派”传统的过程中,不闻囿于一隅。 他的花鸟画作品不仅揭示了传统笔墨的内涵,而且具有新颖的现代意识。 他多样化的继承和探索无异是宜峰排除一人一地画风之彀的重要手段。
中国古代文人画家“以物为尊,依意造物”,从而“遇神之迹” 个人绘画风格是学习、天赋和灵感的浓缩,是对传统技法的继承,也是实践中的探索和追求。只有长期积累才能导致质的变化。 内容物的能量转换是董宜峰的特征。
综观董宜峰的花鸟画,用色浓厚,色彩纯正,明暗对比强烈,构图大开大阖,有鲜明的自我意识,是他画作的明显风格。没有自己特点的画家,只能是画匠。比葫芦画瓢,一步一趋不敢越雷池半步,其作品不可观也。赏读宜峰的画作,不难发现他在笔墨上下了不少功夫。他以骨气、墨气、豪气、大气充盈的文人笔墨,通过点线交错、黑白交响、彩墨互映、苍润相济的纵横挥洒。妙用破墨、破水、积渍、泼绘、勾皴等种种技法,于有意无意之间,随机生发,相机而作。笔与墨会,墨与水和,气韵飞动,其激越、豪放、神秘、野逸、深邃的意境“超以象外,得其寰中”,这正是宜峰花鸟画的魅力所在。为此,我们解读宜峰的花鸟画作品,也不妨从三个方面入手。
绘画路子宽阔,万物皆可入画,这在画界实属罕见。凡花鸟画家,大都有自己的擅绘,常绘的几种花鸟,以此在画坛立足,甚至一生不变。而宜峰的作品不限于人们司空见惯的鹰、八哥、鲶鱼和虾蟹等题材,他能描绘几十种花鸟。任何路都是实实在在走出来的,与众不同的是,宜峰能够做到时时刻刻饱满激情,触类旁通,开拓花鸟画更为广阔的领域。近年来,宜峰推出一大批大写意花鸟画作品,这些题材之广泛,涉猎之宽阔,大有气势。其精力的旺盛、毅力的坚韧、思路的开阔、才华的出众均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他已将对大自然万物的情感升华到一种信念。
色彩的丰富变化,体现了画家不拘陈旧形式的创新精神。宜峰的花鸟画作品,除了浓淡墨的灵活运用外,还吸收了现代艺术的三大构成、色彩三要素等概念,其画作中很好地体现了固有色、光源色、环境色之间的衔接关系,同时能看出明度、色相、饱和度三个特性的综合效果,体现了画家对物象情态的独特感悟。这种画面是那么富有诗意!通过运用这些现代艺术表现手法,把握花鸟世界的灿烂多姿,表现的更加充分。
画面的景物布局灵动多变,不拘一格。宜峰在作品的构图上,对衬景的经营可谓用心良苦。他打破了传统花鸟画一鸟一画,一鸟一石,一鸟一树的呆板形式,而是以较多的景物来衬托鸟儿,不影响花鸟的形态和神似,达到了气韵生动,形神兼备,可谓妙手偶得,浑然天成。这就增加了作品的空间感。
董宜峰习书多年,有深厚的书法功底,写意花鸟以书入画,有着极强的书写性、创造性和艺术生命。在这方面得天独厚,占有先机。他的花鸟画,其笔墨提按顿挫、浓淡干湿、轻重徐疾,既有层次,又有变化。既有骨力,又有韵味,既阿娜多姿,神采飞扬,又阴阳互补。在他的兰叶上、梅枝上、藤蔓里,处处可捕捉到“力”与“韵”的踪影。整幅作品富有生命的节律和艺术的弹性,令人赏心悦目。
董宜峰的花鸟画曾经得到老一辈花鸟画家张启民、郑正、欧阳龙等名家指点。同时又专心临习了历代花鸟画经典作品,这使他终生受益。这些临习作品和大量的写生稿都见证了他艺术成长的整个过程。也为他以后的创作做了重要积淀,可以说,宜峰的绘画是融合了传统与现代的手法,融合了中西艺术审美意境的“兼容”之作。
为提升画理画论,2012年,他赴京到北京画院进修并拜著名国画家石齐先生为师,较系统地学习了中国花鸟画的画史画论和绘画技法。2014年,他又到中国画院高研班深造,积极向导师名家学习,认真研究历代绘画风格。与此同时,获得了与众多花鸟画家交流的机会。经过博采众家之长,增长了阅历,提升了画技,开阔了眼界。更令人欣喜的是,宜峰爱读书善思考,朱熹为读书描绘了一副美丽的图画——“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绘画的法度技艺可学,若想得才情韵致,还得读书引来清泉。有文化,方有才情;有文化,方有气韵;有文化,方有佳境。
董宜峰是一位积极进取、勇于开拓的优秀画家。他深刻认识到,在艺术上一如既往地静心养气,澄怀味象;日复一日地在笔墨纸三者间周旋对话;笔墨锤炼与学养累积一刻也不能松懈,中国书画舍此并无他途。我相信宜峰的实力,期望其趁年富力强,多出精品佳作,不负众望,以此回报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