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丰子恺,几乎每一人都在有意无意间看过《护生画集》中的作品,他受日本竹久梦二风格启发、融合中国诗趣和民族传统,创作出带有极强个人气息的“文人抒情漫画”,实现了诸多20世纪艺术家追求的“融合东西”的艺术理想。此外,作为新文化运动的启蒙者,丰子恺在美术、文学、宗教、音乐等领域的“学贯中西”和“仁人爱人”的为学思想启蒙和影响了几代人。
▲丰子恺《百泉竞流》1960年 62×35cm
1960年,丰子恺被任命为上海中国画院首任院长,以高尚的艺品人格和巨大影响力对画院的创建发挥了重要的影响。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海派名家云涌的上海画坛,丰子恺像一面旗帜,把众多中国画名家团结到画院周围,并带领画院画师们贯彻“艺术为工农兵服务、为无产阶级服务、为劳动人民服务”的文艺方针,投入到火热的文化建设中。
据1957年参与上海中国画院建院工作的邵洛羊在《三请丰子恺》一文中回忆:“丰老虽不亲自主持画院工作会议,但对画院工作还是相当关心。我们每周有一次向他汇报工作,他也有所垂询和指示,也常来画院,和画师们的关系十分融洽。” 上海中国画院在丰子恺的带领下,开展各种创作研讨、招生带徒和艺术交流,以文立院,传承与创新并重,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开局。
▲1962年丰子恺、贺天健、林风眠、张充仁、颜文梁、张乐平观摩交流画作
1984年,程十发开始担任上海中国画院的院长,他承接了丰子恺的旗帜,对海上画派的发展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尤其在改革开放新时期,画院的发展和前途面临着顺应时代的思考,他做出了开拓性的践行,并推陈出新,在实践中提出“打破围墙办画院”,使上海中国画院的优秀传统得以薪火相传。
▲程十发、王个簃、唐云等在上海中国画院合作创作
除此之外,程十发作为一位“取古今中外法而化之”的艺术家,在传统中国画向现代化转型方面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形成了独具面目而又影响广泛的“程家样”。根据1965年进入上海中国画院工作的画家杨正新介绍:“程十发先生当选画院院长是名副其实的。在绘画上,程十发是一位全能型的画家,他接过了海派绘画的旗帜,在人物、花鸟、山水、连环画、年画均有涉猎,画面构成和表现手法上融合‘古今中外’,传统而不失新意。在具体工作中,程十发提出‘打破围墙’让中国画和群众融合起来,组织画师到区县举办展览会,并且他‘开门办学’创办了上海中国画院业余进修夜校,设立程十发、方增先两个人物班,胡若思山水班,胡问遂书法班等为志于研究中国画的年轻人提供了学习的平台。
▲上海中国画院前辈画师们,在画院召开大会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为了改善画院行政人员的住房问题,程十发用自己的画换了几套商品房解决了画院工作人员的实际困难。更难能可贵的是,程十发在担任画院院长期间,将自己收藏的122幅古画无私捐献给画院。其中一部分是早年工资低、没有稿费的年月,省吃俭用积攒下的钱买的古画。把如此质量和数量的画捐赠给画院,在今天看是很难想象的。”
▲程十发题字“精艺报国”
可见,程十发无论是中国画传统和海派艺术传承上,抑或是创作心态和处世哲学上,再延伸到对上海中国画院的改革和发展中,均体现了一种勇于开拓的时代精神和“精艺报国”的博大情怀。
▲程十发捐赠藏画亲笔信
1996年6月18日在上海市文化局举行了“程十发院长向上海市文化局捐赠家藏书画”签字仪式,仪式上程十发深情地说:“这些艺术品都是属于人民的,我个人保管是暂时的,现在我把它们交还给人民,了却了自己的一个心愿。”
▲程十发捐赠石涛题《赠王梅庵山水图》
当年程十发先生亲自为我们学员讲解清代沈宗骞的《芥舟学画编》,还注重书重视学习中国古代的画论乃至文论、哲学。老师并不是那种手把手的教学方法,而是言传身教,在平时作画观摩,言谈中让学生获得领悟,从训练扎实的基本功,进而逐步把学生带入中国画的堂奥,悟出些中国画的真谛来。老师一再说用笔是中国画的灵魂,因为笔墨不光是为形服务,其本身就具有内在美,那一笔一墨,一点一拂是画家的性灵、性情、命脉的自然流露,截取其每一段都是可咀可嚼可玩玩的。
▲程十发《少数民族儿童和羊》,89×53cm,1972
可见,上海中国画院当年对后备人才的培养,在注重画艺传授的同时,也重视文化课的教学,这延续了丰子恺“以文立院”的理念,说明上海中国画院对于书画艺术建立在文化修养基础上的强调。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