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无极,1921年2月13日生于北平,六个月时随父母迁居南通。祖父是名秀才,父亲是银行家、收藏家。“无极”的名字是信奉道教的祖父给他起的,这一哲学思想也构成了赵无极艺术理念的内涵。14岁时他选择了绘画这个职业。父亲还亲自陪同赵无极到杭州考学,使他顺利地考入杭州美术专科学校学习绘画。
▲ 赵无极1948年作品
当时的杭州美专人才济济,赵无极的老师是吴大羽和潘天寿。朱德群比他低一班,吴冠中比他低两班。
▲ 赵无极1948年作品
赵无极6岁便开始学习书法,书法为他造就了与西方画家不同的基础,使他的手更灵活,视点也更开放。当时,潘天寿先生总要他临摹古画,他不喜欢,就不用心画,想方设法逃课,甚至有时从教室的窗子跳出去,气得老师要开除他,还是校长林风眠先生把他留了下来。他不愿意接受传统中国画的观念,认为中国绘画从16世纪起就已经失去了创造力,只会抄袭汉朝和宋朝创立的伟大传统,在重复和临摹间停滞不前。不过,他喜欢傅抱石的作品,他的画对赵无极有很好的影响。
▲ 赵无极1949年作品
毕业后赵无极在杭州艺专任教6年。他是学校里最年轻的教师。他受到林风眠的指教,从中学到的不是具体的绘画技巧,而是林风眠敢于创新、追求艺术自由境界的精神。
▲ 赵无极1949年作品
这时他开始向往西方的绘画艺术,林风眠劝他到国外留学两年,并为他预留了一个教授的位置。他告诉林先生,如果自己能够靠创作生存,就留在那里。但林先生提醒他不要幻想,因为还没有一个中国人能做到这一点。1948年2月的一个下午,赵无极乘坐“安德烈·勒庞”号邮轮离开上海,巧的是他的老师林风眠在25年前也曾乘此船赴法。36天后赵无极抵达法国,并从马赛转道巴黎。
▲ Sans Titre, 1950
抵达巴黎的当天,正是愚人节,他却做了个聪明的决定:立即到卢浮宫去。他呆立在达芬奇、奇马布埃、乔托、安杰里柯的作品前,看到了和中国画完全不一样的另一种绘画——真正的西方油画。尽管他对中国的水墨画掌握得得心应手,可他不想走快捷方式,不想到法国来炫耀中国功夫。“到人家的地方,就要往人家的高峰上攀登。”他知道蒙巴纳斯是法国艺术家集聚的地方,所以刚到巴黎就在那里租了房子,结交了许多法国艺坛的“主流人物”,直接从“文化边缘”奔向了“艺术中心”。
▲ 赵无极1950年作品
初到法国,他每天要学法语,做绘画实践,还要和各国画家一起交流艺术感受,全身心地汲取西方艺术的丰富营养。在离开中国之前,他曾崇敬地临摹过立体主义大师毕加索的作品。没想到他在法国南部的画室,居然一度比邻于毕加索的画室。这位当时已届八旬的老人,一心沉醉于绘画之中,连自己的孩子都不见。但他对赵无极非常亲切,每次在画廊见面时,他都热情地招呼:“矮个子中国人!”还有画家米罗、马蒂斯也对他非常友好。后来,他一直与马蒂斯儿子开的画廊有着很好的合作。他与声震全球的雕塑艺术家贾科梅蒂相邻17年。这几位大师对他都很有影响:毕加索的结构、马蒂斯的颜色、米罗的开放观念,都启发了他对空间自由处置和掌握的能力。
▲ 赵无极1951年作品
在大师的环境里,在巴黎充满浪漫气质与艺术的氛围里,赵无极和他的艺术快速而茁壮地生长着。他到法国后的第二年,克勒兹画廊就为他举办了个人画展,使他一举成名。1949年赵无极结识了对他的命运起到很大影响的诗人米肖。1950年他与米肖合出了第一本书。在那一年他签下了第一个合同,开始自食其力。法国的宁静使他可以不受干扰地工作和思考。他的艺术有了更自由的空间。
▲ 有瓶子的静物, 1951
早期作品主要以塞尚、马蒂斯、毕加索为师,画风比较接近西方印象派。他由克利的画中得到启示,一跃而入抽象的世界。
赵无极一系列重要而罕见的早期代表作,包含1950年代克利时期「自然风景」、1950年代中期的「甲骨文系列」与1960年代中期的「抽象山水」,铺陈出赵无极由具象、半具象,至符号化与完全抽象的创作历程转变,带领藏家深度探索这段赵无极艺术生涯中最重要的关键转折。
▲ Flora and Fauna, 1951
▲ Mountain and Birds, 1951
▲ 赵无极1952年作品
▲ 赵无极1952年作品
▲ The Cathedral, 1952
▲ Pink and Blue Landscape, 1954
▲ Between Two Towns, 1955
▲ Nocturne, 1955
▲ Chinese Opera, 1955
▲ Sans Titre, 1956
▲ 1956 – 57
▲ Rouge Bleu Noir, 1960 (美国哈佛大学博物馆收藏)
以上就是赵无极早期作品欣赏,赵无极抽象油画早期作品的内容,想要了解更多赵无极内容请关注本站。
相关阅读: